2024年9月24日
每年香港的夏季和初秋,天氣炎熱潮濕,這樣的氣候條件成為了蚊子滋生的理想環境,特別是登革熱的傳播風險也會隨之上升。登革熱是一種由伊蚊(俗稱花斑蚊)傳播的病毒性疾病,這些蚊子尤其活躍於白天。如果防護措施不到位,蚊子的叮咬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。為此,了解登革熱的症狀、傳播途徑以及有效的防蚊措施尤為重要。
登革熱的症狀通常會在感染後的4到10天內出現,包括:
在蚊子高峰期,採取正確的防蚊措施能有效降低被蚊子叮咬的風險。以下是一些建議:
使用防蚊產品: 在出門前,尤其是進行戶外活動時,應使用含有避蚊胺(DEET)或伊默寧的防蚊噴霧或乳液,這些產品能夠長效驅蚊,減少蚊子的叮咬機會。
穿著適當的衣物: 盡量穿著淺色、寬鬆、長袖的衣物,覆蓋皮膚暴露的部分,這樣可以有效減少蚊子的叮咬機會。
保持居家環境清潔: 避免積水,定期清理盆栽托盤、水槽等容易積水的地方,防止蚊子在家中或周圍滋生。
使用蚊帳或紗窗: 在室內,特別是晚上睡覺時,使用蚊帳或紗窗能有效阻擋蚊子進入房間。
避免在蚊子活躍的時段出門: 蚊子在日出和日落時段最為活躍,盡量在這些時段減少戶外活動,或加強防護措施。
除了個人的防蚊措施,社區的共同努力也是遏制蚊蟲滋生和減少登革熱風險的重要環節。各大公共場所和社區應該保持良好的衛生條件,杜絕積水的形成,減少蚊子的繁殖地。
目前,登革熱沒有特效藥物,治療主要以對症治療為主。建議登革熱患者要多休息,補充足夠的水分,同時依據醫囑進行退燒和緩解疼痛的處理。出現嚴重症狀如出血、持續嘔吐或腹痛時,應立即就醫。
在香港這樣炎熱潮濕的氣候條件下,防範登革熱是一項重要的公共健康議題。透過做好防蚊措施,保持居家環境清潔,並注意個人健康狀況,我們可以大幅降低感染登革熱的風險。每一個人在這場防疫戰中,都可以通過負責任的行動,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。
希望大家在戶外活動的同時,注意保護自己,做好防蚊工作,安然度過這個蚊蟲活躍的季節!